视网膜效应,了解一下?

像“情人眼里出西施”便是视网膜效应的一个具体体现

前两天看到小道消息的一篇文章,讲到了一个词——视网膜效应。

当人们产生某种特别的需要或心向时,就会对需要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或不自然的去留意相关信息,而把那些与需要不相关的其它信息则无意识的过滤掉,从而产生选择性注意。

这个词可以説让我解开了心头多年的问题,因为我早就留意过这个事情。

曾经喜欢过苏打绿《无眠》这个歌,基本听了不下五十遍,然后有次学校电台刚好在下课之后放了这首歌,让我心头一惊。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关注过学校电台放过什么歌,但那首《无眠》让我开始注意到电台。

在我不知道这个名词之前,我曾凭着自己的感觉去描述了一下:很多东西都是在你的意识(包括潜意识)里存在过,然后你才能在它出现的时候,捕捉到它。这也是为什么说灵感不是凭空而来的。

“相信,才看见。(seeing is believing)”,也是我对这个现象自己的总结。

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我曾在公众号里写了【ta和ta的猫】的主题之后,才意识到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养猫;我接触数字货币,才知道玩这个的朋友好有几个;而当我记住视网膜效应这个词之后,估计我能发现更多类似的事情。

而视网膜效应的由来听说来自于《人性的弱点》的作者卡耐基先生的一个论点——每个人的特质中大约有80%是长处或优点,而20%左右是我们的缺点。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而不知发掘优点时,“视网膜效应” 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也有许多人拥有类似的缺点,进而使得他的人际关系无法改善,生活也不快乐。

像“情人眼里出西施”便是视网膜效应的一个具体体现。不过视网膜效应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它会让带着之前的印象去作出错误的判断。

一个只是学习好的学生总能得到“三好”学生的奖励,而班里只要发生什么坏事,老师总是会找以前干过坏事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时代估计成绩不好的朋友印象会特别深。

当然,如果反过来看,就会变成正面效应了。成绩好的被老师表扬会越来越好,一个看到自己优点的人,才有能力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

所以,把美好的事物放入内心吧。

【emmmm】
最近,“大数据杀熟”这个词出现后,大家满眼都是这种现象,也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