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土豆,你个洋芋

下班了,我要去吃洋芋

一道食材的伟大,在于以任何的形式存在都能征服大家的味蕾。

而土豆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土豆学名马铃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土豆可以做成的菜品,可以有几十种,土豆泥,土豆丝,薯条,薯片,薯饼,都是一个个美味的存在,而且它也没有地域所言。不管是中国,美国,还是俄罗斯、英国,土豆都是主要的存在。

土豆原产于南美安第斯山区,早在8000年就被人类给驯服了。古代印第安人是怎么种植马铃薯的,不得而知。也许仅是一个偶然。野外发现了马铃薯,然后带回了家,没来及吃完,结果发芽了,然后想着就当树一样种起来,就这样走上了被驯服的道路。而其极易储藏,易果腹,慢慢成为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物,走到了15世纪,直到被欧洲人发现带回欧洲之后,就开始了改变世界的人生。

土豆拯救欧洲

欧洲人不仅在美洲找到了财富,还在美洲解决食物的问题。之前欧洲因为农业条件差,只能以低产的小麦和燕麦为主食,人口一直增长缓慢,而且饥荒连连。法国与英格兰基本从来没有断过饥荒,如果光看人类的饥荒史,也会是一本大书。

哥伦布到美洲后,把美洲的红薯,玉米,还有马铃薯带回欧洲。不过刚到欧洲马铃薯并不被欧洲人所喜爱,直到200年后的18世纪,当人们用科学手段发现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才开始把马铃薯当做主食。

马铃薯产量高,收成要比小麦和大麦高三四倍。可食用部分高达85%,而且它最少只需50天就能成熟。这让它得到整个欧洲的喜爱,也因而极大增加了欧洲的粮食产量,使欧洲人口稳定增加。

土豆的高价值,也让其成为了欧洲各国提升国力的手段。德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强迫农民种土豆,违者将遭到惩罚;他的儿子腓特烈二世更甚,在1764年修改法令,规定农民必须把1/15的土地用来种土豆。俄罗斯从彼得大帝时期就引进了土豆,到19世纪中期,沙皇颁发命令:农民必须大规模种土豆,并以土豆为食,土豆种得好的农民可得到奖励。意大利政府甚至利用教会的影响力,在弥撒中教人们种土豆。

种土豆,自然让土豆走进了每一个家庭。我们现在看的老电影,特别是战争片,可以看到穷人最后所剩下的食物都是土豆。每天每餐都是土豆泥(当然餐餐土豆,肯定会营养不良)。可以说,土豆让很多人在战争中得以生存,而也正是在土豆满足人类温饱之下,才有了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才有了现在我们的社会。

土豆在中国

马铃薯何时从何地传入中国,尚难确切断定。根据陕西省兴平县县志的记载,16世纪时马铃薯已传入中国。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中国东北、河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在马铃薯刚刚被引进中国,它还只是偶然出现富贵人家的餐桌上,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并无此等口福。马铃薯向北京周围乃至全国各地大规模地传播开来则是在清朝。这个时候,马铃薯的栽种技术已经得到了提升,产量不断增加。而且由于中国人口不断增加,急需新的粮食作为替代品,马铃薯便走入了视野。

在清代,马铃薯刚开始的主要做法是打磨成粉,与荞、麦等主食一同烹煮。其后,经过不断尝试与努力,马铃薯的烹调方式已日臻纯熟,既能糅合米面做成点心小吃,又能切成丝、片、块状作为主料或配菜,可谓千变万化。

现在,土豆已无处不在,成为我们生活中普通而美味的食材。在哪,土豆都是我们每周必吃的美食之一,而且成为我们美好记忆里的一部分。

想想没有了土豆,罗宋汤,沙拉做不成,也更没有炸薯条,土豆泥了。更甚的是,不会有这么一句“老板,来份酸辣土豆丝~”了。那样的日子,会少了很多幸福的。

这样想,“下班了,我要去吃洋芋”也成了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