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解释:Manager、刻舟求剑、给想法命名

词汇解释,这是一个新栏目。不定期更新

——旨在对一些词句进行个人解读,打破词汇的局限性,加强个人对事物的认知。

一些词往往是深度思考下深度的概括而来,而里面所蕴含的意义会经常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Manager

在一期,马里跟毛冬的节目里,毛冬有提到一直没有选择离职的原因在于,离职之后很多东西可能无法像想象中那样推动。然后,提到了Manager的人,跟经理人类似,就是负责安排你每日时间与活动的人。在离职之后,我其实能够深刻感受到毛冬的担心。Manager也确实是一个有必要的存在。这个词,估计被人很多忽视掉了。

不过,大部分还得是自己的Manager,克服自己的惰性,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刻舟求剑

最近,经常会发现的词。虎扑网友会把它看作是观点的漏洞。不过,「奇葩说」的马东,对这个词有新的理解。在一篇采访里,马东说“我特别喜欢一个成语叫「刻舟求剑」,就是我们老意识到自己在一条船上,但却忘了自己在一条河上。”

显然,刻舟是自己努力的方向,求剑是目的,但这条河是环境,是我们的时代。

给想法命名

在一些冥想课程里,会提到“给想法命名”的说法。比如说,「这是恐惧」、「这是焦虑」,而不是统一的负面情绪。最近在读《情绪》的时候,其实也提到了类似的说法。情绪的定义里,有一个就是情绪概念,有些动物有情绪,但没有概念。而概念是可以传递的。比如快乐,悲伤等。这也是词汇的力量,通过词汇,我们把自己的想法直接传到他人的大脑中。

如果没有某个词汇,有些东西是很难传递的。我开始理解emo和一些新的网络词汇。当然,更多关于情绪词汇的例子,则是voorpret(荷兰语)——预感到有好事即将发生时的兴奋这里的。

这也是我做词汇解释的原因之一吧

里贝特谬论

一篇文章里收获到这个词的。里贝特谬论的要点是,既然你要把『自我』这个黑箱打开,考察其工作机制,那就得抛弃『我如何如何』这种描述方式,而必须换成『部件A如何,部件B如何』叙事

里贝特谬论听起来就像『方向盘比汽车更早做出转向动作』,方向盘的动作怎么突然就独立出汽车的动作了呢?道理其实很简单,人们在谈论机械系统时绝不会犯这种错误,可是一碰上自我和意识就麻烦了。

另一个常犯此类错误的主题是意义,在考察某种事情的意义时,人们总希望挖掘出比它更深的意义,于是开始一个分解还原的过程,然后发现分解出的局部没什么意义,于是宣称最初看到的意义其实是虚假的。

共时性

这是来自于豆瓣的话题——我生命中的“共时性”时刻。“共时性”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192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内涵包括了“有意义的巧合”,用于表示在没有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出现的事件之间看似有有意义的关联。例如:说曹操曹操到,心里想着某首歌的时候突然从电台里听到。

没遇到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用巧合来概括。比如最近喜欢的歌,在某个餐厅里刚好放了。共时性,这个词看起来更美,有点类似于“天涯共此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