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解释04:话题池,世界是灰色的,经验与知识…
词汇解释,这是一个新栏目。不定期更新
——旨在对一些词句进行个人解读,打破词汇的局限性,加强个人对事物的认知。
一些词往往是深度思考下深度的概括而来,而里面所蕴含的意义会经常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话题池
这是在一个产品经理社区了解的词。人与人的互动在于是否有相同的话题池。这个池越大,你们能够聊的话题越多。
而话题与爱好相关。篮球,动漫,美妆,手帐,科技等等,构成了我们每日的话题。
如果你与一个人聊不下去,多半是你们的话题池太小了。
世界是灰色的
世界并非只有黑白,还有灰色。而且绝大多数的事情,都是灰色的。
这个概念,在读书时候接触过。但真正意识到是在看到陈汉星的采访:《权力的游戏》就是很灰色,世界不是美好,到处都有人杀戮,偶尔间有一丝光明。
我们这个世界也是如此。美好的事物都在太阳底下,你所看不到的地方从满着黑暗。一个人对很多人都不好,但他很爱自己的妻子;一个恐怖分子也会有自己的家庭。
世界是灰色的,人是多面的。
经验与知识
在听播客的时候,一直会想到这么一个问题。经验与知识的区别在哪里?在播客里,通过语言传递的知识大多数是二手甚至三手的,主播们自己通过阅读来了解相关信息,在通过俏皮或者幽默地语言表现出来,让别人接受。而播客里,能称得上一手内容的只有经验了——请某个人来分享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亲身经历与感悟。
这两者比起来,播客里的经验更有价值些,知识只是被别人拿出来进行不同的讲述,而经验却只能由某个人来诉说。
但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经验与知识呢?如果抛开播客,又该如何理解?少楠老师把经验比喻成数据,知识比喻成算法。积累经验等于积累数据,当经验到达一定数量,就可以慢慢转换成知识了,而知识是可以放在不同场合里都可以运用的,经验具有特定性。
前段时间听到这么一句话,「创意是连贯的,才能被称为知识」,灵光一闪,并不能成为知识,可能是以前的经验让你拥有灵光一闪,而真正的知识是具有连贯性的,持续性的。这也是说知识的适用范围会更大,而不是单一的点。
在实际生活里,多数都是转手的知识,少数的是经验分享,所以开课被人遗弃,迎来了群响这样的产物。转手的知识,让我们了解某个领域的内核(知识分享的门槛),而经验则让我们落地于实际。
病识感
在《我们与恶的距离》里了解到了“病识感”这个词。所谓病识感(insight)是指患者是否意识到自己的情况是因为得病了。
比如抑郁症,患者是否能意识到自己的情况是抑郁症,而并非仅仅是“睡眠不好”或者“心情不佳”。而建立病识感的第一步就是正确认识抑郁症,包括病因、症状、求助方式等。
但事实上,很多人对抑郁症并不了解,所以对自己所面临的状态并不清楚,而没有及时治疗。严重地,有些人会产生病耻感,其会阻碍患者寻求专业帮助,为自己的患病感到耻辱。
撕掉标签
标签是我们最习以为常的工具,标签能帮助我们解释那些无法解释的东西。比如:天才,愚蠢,反常等。它让我们觉得那些东西看起来被理解了。
我们日常里会给别人贴标签好帮助我们理解他是一个什么人,比如:天才,聪明,愚蠢,产品经理。这些标签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理解这个人。
我们都理解标签的存在,但我们是否能够撕掉我们身上的标签呢?撕掉标签,特别是那些负面标签,是很难的。你如何让别人相信你从今天开始就不会迟到?诺言只要一次没有兑现,就会被记住一辈子。